北方民族大學
來源:北方民族大學 字號:[ 大 中 小 ]
學校概況
北方民族大學直屬于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是一所綜合性民族類普通高等院校,為國務院學位辦批準的學士、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坐落于“塞上江南”——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是我國唯一一所建立在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部委高校。學校前身為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始建于1984年,2003年9月獲得碩士學位授權資格,2008年更名為北方民族大學,2018年獲批建設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資格。
學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四個服務”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特點,堅持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服務、為國家發展戰略服務的辦學宗旨。學校是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人才的重要基地,是研究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的重要基地,是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基地,也是展示我國民族政策和對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學?,F有來自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的56個民族的碩士生、本科生、預科生2.1萬余人,少數民族學生比例為60%,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縮影。30多年來,學校為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5萬余名優秀人才,他們深諳民族文化傳統,熟悉民族風俗民情,在民族地區安心工作,已經成為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踐行者,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者,民族優秀文化的弘揚和傳播者,民族團結、祖國統一的捍衛者。
綜合教學樓
學校高度重視學科專業建設,現有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經濟學、藝術學、教育學、醫學10個學科門類的72個本科專業;民族學等10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點; MPA等9個專業碩士學位點;民族學為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中國少數民族史等16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漢語言文學等9個省部級優勢特色專業;法學等4個省部級重點建設專業;自動化等7個省部級“十三五”重點建設專業(群); 材料科學為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工技術基礎等8個省部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學校實施“人才強?!睉鹇?,堅持培養和引進并重,建設了一支質量較高、結構合理的專業人才隊伍?,F有教職工1332人,其中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人員537人;國家“萬人計劃”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3人,文化名家暨“四個一批”人才工程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7人,全國“百千萬知識產權人才工程”百名高層次人才1人,全國優秀教師1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2人,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國家民委突出貢獻專家4人,享受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4人。
學生公寓和明湖
學校在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人才的同時,積極面向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開展科學研究,加強與地方政府的交流與合作,建立了依托地方、融入地方、服務地方的合作辦學、合作攻關聯合機制,加大校地校企合作步伐,在社會服務中實現大學使命和價值回歸。近五年來,學校承擔省級以上科研項目546項,在粉體材料與特種陶瓷研究、工業廢棄物循環再利用、葡萄種植與葡萄酒釀造技術、北方語言研究、生態移民及精準扶貧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學校建設了發酵釀造工程生物技術重點開放實驗室等6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示范型國家國際科技合作基地、1個全國科普教育基地、3個國家民委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1個自治區級技術創新中心、3個自治區高等學??萍紕撔缕脚_。
校園一角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積極開展對外合作交流。合肥工業大學為國家民委和教育部指定的對口支援高校;同時,學校還與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等多所國內高校、科研機構、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開展交流合作并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學校主動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大力推進教育對外開放,于2014年成立了國際教育學院,2015年加入絲綢之路大學聯盟,2017年獲批3個教育部國別和區域研究中心。通過舉辦中亞國家青年漢語培訓班、寧夏國際友城青年漢語培訓班,招收和培養漢語進修、學歷教育、項目培訓留學生。加強國際教育,目前有國際留學生82人;學校先后與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60多所高校、機構簽署了合作協議。
學校積極開展“雙創”教育,實施“雙驅動”+“雙三位一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建立以資源共享、興趣驅動、學科交叉、尊重個性、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為支撐的“創新創業團隊+創新創業實踐+校企合作實踐”三位一體實踐平臺,有力促進了“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學校被評為首批“寧夏回族自治區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寧夏回族自治區科技企業孵化器”,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首批百所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評為第三批“全國創業孵化示范基地”,被團中央授予“全國大學生創業示范園”稱號。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獲得自治區教學改革成果特等獎。
意氣風發的各族學生
30多年來,伴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步伐,學校事業高速發展。2000年學校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合格評估,2004年國家民委與寧夏回族自治區簽署共建協議決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學,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1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50強經驗推廣高校。2015年國家民委和教育部決定共建北方民族大學在內的6所委屬高校,學校發展迎來新的契機。2018年獲批成為博士學位授予建設單位,民族學獲批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標志著學校形成了“學士、碩士、博士”完整的學位授權體系,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邁上了新的臺階。學校辦學條件優良,校園環境幽雅,被全國綠化委員會授予“全國部門綠化400佳單位”榮譽稱號,被銀川市人民政府命名為“花園式單位”;多次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榮譽稱號。
經過30多年的艱苦奮斗、砥礪奮進,北方民族大學步入了發展新征程。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學校將全面深化改革,扎實推進內涵建設,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現代民族大學而努力奮斗!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校長:李俊杰
黨委副書記:東·華爾丹
黨委常委、副校長:保文星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伍永章
黨委常委、副校長:王宏曉
內設部門
職能部門:學校辦公室,黨委組織部,黨委人才工作辦公室,機關黨委,黨委宣傳部,黨委統戰部,紀委辦公室、監察處,團委,工會,發展規劃處,教務處,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處,科研處,人事處、黨委教師工作部,學生處、黨委學生工作部,研究生處(學科建設辦公室)、黨委研究生工作部,財務處,審計處,就業指導處,后勤管理處,國有資產管理處,實驗室建設與管理處,國際合作交流處(港澳臺事務辦公室),離退休工作處,基建處,保衛處
教學、科研單位:經濟學院、法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體育學院、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北方語言研究院)、外國語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機電工程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學院(數值計算與工程應用研究所)、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醫學影像技術系、商學院、管理學院、音樂舞蹈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預科教育學院、基礎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教育學院、民族學學院(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所、回族學研究院、社會學與民族學研究所、西夏研究所、原文史學院歷史系)
直屬、教輔單位:教師教學發展中心、創新創業學院、國防教育教學中心、網絡信息技術中心、文科綜合實驗中心、圖書館、檔案館、校友工作辦公室、學報編輯部、北方民族大學附屬中學
聯系方式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文昌北街204號
郵編:750021
電話:0951-2068000
傳真:0951-2066124
網址:https://www.nmu.edu.cn/
微信:
bmd_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