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資料 >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
他們,被壯鄉群眾贊為暖心“好貝儂”
日期:2022-04-26 來源:民族團結促進司 字號:[ 大 中 小 ]
友誼關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憑祥市,是我國九大名關之一,其歷史悠久,古來就是邊防要隘、軍事要地。
廣西出入境邊防檢查總站崇左邊境管理支隊友誼關邊境派出所就是駐守在這里的一支光榮隊伍。該所轄區總面積15平方公里,三面與鄰國越南接壤,分布著壯、漢、苗、瑤等12個民族,少數民族人數占總人口的92.6%。
該所是憑祥市管轄邊境線最長、界碑最多、維穩防控任務最為繁重的邊境派出所,全所移民管理警察、輔警平均年齡不到30歲。
2021年12月,友誼關邊境派出所獲得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命名第九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這也是該所獲得的第4個省部級以上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獎項。
這樣一支年輕的隊伍,是如何團結各族人民群眾,警民齊心合力穩邊固防的?一起來看友誼關邊境派出所民族團結進步的工作密碼——
密碼一:推行“葡萄串”式黨建工作法 增強警地黨組織堡壘向心力
“全會精神要學好,共同致富有盼頭……”憑祥市友誼鎮卡鳳村關愛屯小廣場的新風亭里傳出悠揚的山歌,圍觀的各族群眾不時發出熱烈的歡呼聲與合唱聲。
這是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閉幕后的第3天,友誼關邊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帶領女子山歌隊,以山歌的形式向群眾宣傳全會精神。
“這里的山歌有一種特別的旋律,即使是即興演唱,所唱的歌詞也很押韻,通俗易懂?!?/span>
2006年,該所根據轄區群眾喜愛山歌的特點,發動禮茶村10名婦女成立了“女子山歌隊”。十多年間,該所廣泛發動轄區各聯建黨組織警地黨員共同參與到山歌的編排創作中,每日通過轄區村屯喇叭和民警巡邏車進行播放,使山歌的傳唱形式更為多元、更接地氣。
如今的山歌傳唱,不僅涵蓋黨的路線方針、民族宗教政策和邊境法律法規等內容,更增加了蘆笙伴奏、快板說唱等新興形式,在邊境轄區圈粉無數、家喻戶曉,轄區群眾的法律意識也在寓教于樂中逐步提高。
這是友誼關邊境派出所深化黨建聯建工作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所高度重視黨建品牌建設,推行“葡萄串”式黨建工作法,傾心打造由23個黨支部352名黨員組成的“葡萄串”支部群,架起一座座黨群警民“連心橋”。
因黨建工作成績突出,該所先后獲評全國移民管理機構“四強”黨支部、“全國青年文明號”等省部級以上榮譽68個。
黨建聯建強堡壘、警地融合謀新篇、內生動力促團結……這是崇左邊境管理支隊黨委為推動基層黨組織深化民族團結工作所采取的一系列有效舉措。
近年來,該支隊所屬36個基層黨支部先后與駐地129個黨政軍民企黨支部結成聯建“對子”,并通過舉行民族團結文藝匯演、主題創作展覽等特色活動,有效增強了警地黨組織堡壘的向心力,使民族團結之花在鮮紅黨旗的輝映下綻放得更為耀眼。
密碼二:堅持群眾工作無小事 爭當壯鄉群眾“好貝儂”
“群眾工作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這是友誼關邊境派出所所長顧會永在走訪筆記本上寫下的箴言,這也是他開展群眾工作14年來的心得體會。
卡鳳村米七屯壯族老人黃輝和今年67歲,2002年底患上了白內障和青光眼,近乎失明,加之膝下無兒女,又不愛與人交流,是村里出了名的“獨孤爺爺”。
“幾十年沒出過遠門,都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樣……”
在一次走訪中,顧會永聽到黃老隨口說的這句話,便默默記在心里,還思索出了一個與這位“獨孤爺爺”溝通的好辦法。
“黃大爺,您聽聽,這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您再摸摸,這里是廣西……”
顧會永把買來的收音機和盲人地圖塞到黃大爺手上,給他一一介紹。這一刻,深受感動的黃大爺終于敞開心扉,與派出所民警成了無話不談的“忘年交”。
2012年的春天,黃大爺的房屋因為年久失修,房頂出現塌陷。移民管理警察們得知后馬上聯系憑祥市危房辦,為老人申請到2.1萬元危房改造補助,還組織轄區愛心人士捐款8500余元,幫黃大爺建起了新房。
20年間,友誼關邊境派出所每當有新警來所工作,老同志總要帶他們到黃大爺家里“認親”,老人也因此有了一群又一群身著警服的“孩子”。
把群眾的事放在心上,群眾才把你放在眼里。2022年春節前夕,憑祥市友誼鎮壯族大姐梁春香帶著隘口村和禮茶村的各族群眾為該所移民管理警察送來了一筐粽子,還有一面繡著“壯族群眾好貝儂”(“貝儂”在壯語中指兄弟姐妹、朋友或者關系特別好的人),以表達對移民管理警察的感激之情。
近年來,友誼關邊境派出所通過成立“戍邊為民服務隊”,主動開展“黨旗耀邊關”“黨員心連心”等愛心幫扶活動,先后為各族邊民群眾——做好事解難事680余件;結對幫扶困難兒童20人;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32.8萬元;惠及群眾1100余人次。
扎實有效的群眾工作不僅是友誼關邊境派出所的“名片”,更是崇左邊境管理支隊持續打造的一項“品牌工程”。
自2019年改革轉隸以來,該支隊緊盯邊民群眾需求,在轄區實施“破小案、辦小事、解小憂、幫小忙、助小康”五小工程,轄區村屯走訪率達100%,警情回訪滿意率100%,僅2021年就幫扶困難群眾217人,切實解決了邊民群眾的一大批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警地民族感情不斷融洽,平安防線進一步筑牢。
密碼三: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 警民齊心合力穩邊固防
友誼關邊境派出所轄區的友誼關口岸、弄堯和浦寨邊貿點構成的“三點一線”是崇左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最前沿陣地。疫情未發生前,這些區域每天都有數千客商往來于各口岸和邊貿點。
該所轄區內有3000多家商戶,而頻繁的邊貿活動給轄區治安帶來一定復雜性。為快速有效地處置轄區的案事件,就地化解因進出口貿易和裝卸運輸等引發的各類矛盾糾紛,友誼關邊境派出所積極踐行新時期楓橋式公安派出所“矛盾不上交”工作經驗,先后在邊境貿易監管中心、中國東盟水果交易中心等先后建立5個聯合調解室,累計調解糾紛566次,成功率98.6%,為822名群眾解決訴求,挽回經濟損失1120萬元。
“調解室雖小,但它是聯系各族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在維護邊境地區安全穩定工作中發揮了很大作用?!?/span>
周梅初是浦寨居委會主任,“老周涉外調解室”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設立的。自該調解室成立以來,周梅初協助移民管理警察共調解各類糾紛67件,其中調解涉外糾紛41件,調解成功率100%。
良好的社會治安也是優化營商環境、促進口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2019年,該所推動組建起“客商聯防隊”,對所轄4個治安責任區進行全天候聯防監管。目前,聯防隊已發展隊員46人,共協助移民管理警察抓獲非法出入境人員300余名、處理火情15次,治安責任區發案率大幅下降。
該所把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作為推進民族團結進步的重要抓手,推行“黨支部+合作社+邊民”、“落地加工+邊貿合作社+直通車”模式,探索出一條富有邊境特色的致富新路子。該所助推成立的富疆、山峰等6家合作社,連續兩年人均增收約7000元,轄區2個行政村集體收入達50萬元以上,有效推動邊民群眾共同富裕。
該支隊發動成立了56支“助民服務隊”,深度參與邊境扶貧幫困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精心選派8名移民管理警察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和支教老師,牽頭引進76個特色種養殖項目幫助群眾增產增收,以興邊富民的實際成效助力民族團結進步。
友誼關邊境派出所移民管理警察
像愛護眼睛一樣呵護民族團結
像愛護生命一樣維護邊疆安寧
在巍峨的友誼關下
各民族像石榴籽緊緊抱在一起
民族團結花開正艷!
來源:國家移民管理局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