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教育基地丨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記載征服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

日期:2021-08-27  來源:民族團結促進司   字號:[ ]

鐘華民

長征的勝利,靠的是紅軍將士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任何敵人所壓倒、征服一切困難而不被任何困難所征服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八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19355月,紅軍長征來到四川石棉縣大渡河中游渡口安順場,先遣部隊紅一師于525日強渡大渡河成功。但紅軍大部隊要全部渡河,僅靠渡口的小船,需要1個月左右。

安順場是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全軍覆沒之地。蔣介石企圖讓紅軍成為第二個“石達開”,部署“大渡河會戰”,電文里講:“大渡河天險,共軍必難飛渡,必步石軍覆轍”,并派重兵前去堵截。當時敵軍離紅軍也就幾天的行程,毛澤東當機立斷,決定于526日兵分兩路沿河而上,奪取大渡河上游的瀘定橋。

紅一軍團四團奉命為左路軍先鋒團,從安順場出發向瀘定橋急進。安順場離瀘定橋全程160公里,中央軍委命令部隊3天趕到。部隊一面行軍,一面殲滅敵人,于527日晚到達什月坪。此時,政委楊成武、團長黃開湘接到上級命令,限他們提前一天即29日奪下瀘定橋。什月坪離瀘定還有120公里。當時的狀況非常惡劣且危險,沿途有的是絕壁上鑿出的狹窄棧道,有的是蜿蜒盤繞的羊腸小道,路邊就是洶涌澎湃的大渡河,路上還有川軍阻撓。憑借堅強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經過不眠不休的急行,先鋒團終于在29日凌晨到達瀘定。

這時,對岸的敵人已經構筑了工事,拆去了橋上的木板,只剩下13根光溜溜的鐵索鏈??疾焱甑匦?,團里召開連以上干部大會,決定由第二連22名勇士組成奪橋突擊隊,由第三連組成鋪橋突擊隊,同時向西岸河西街的群眾借門板和木板用作鋪橋,以便后續部隊跟進。

29日下午4時,先鋒團向河對岸發起總攻。22名勇士身掛沖鋒槍,背插馬刀,腰纏手榴彈,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一邊匍匐射擊前進,一邊在鐵鏈上鋪設木板。當突擊隊快到對岸橋頭的時候,敵人利用拆下來堆在東橋頭的木板,點起大火。勇士們沖過火海,前赴后繼向對岸沖去,和敵軍進行廝殺,后續部隊也緊跟著加入沖鋒。經過2個小時的激戰,先鋒團飛奪了驚險奇絕的瀘定橋,牢牢控制了瀘定城。幾天后,毛澤東和紅軍主力安然走過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打開了紅軍北上的道路,粉碎了蔣介石殲滅紅軍于大渡河以南的企圖,在戰爭史上堪稱奇跡。

飛奪瀘定橋是紅軍長征中一次重要的戰略作戰行動,它關乎著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奪取瀘定橋后,劉伯承情不自禁地說:“瀘定橋呀,瀘定橋!我們為你花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

飛奪瀘定橋精神,是紅軍長征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折射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堅定的理想信念,征服一切困難的革命精神,勇于挺身而出的英雄氣概,依靠群眾的優良作風。

瀘定縣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館,坐落于縣城西南的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公園內。紀念館的外觀造型獨特,氣勢雄偉,融合了川西民居、藏式建筑、明清古建筑等元素,與紀念碑公園大門、紅軍飛奪瀘定橋紀念碑形成了一條延伸的紅色文化游覽中軸線。紀念館屋頂模擬天安門城樓,寓意“十三根光禿禿的鐵鏈托起了共和國”。紀念館被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