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永州突出“四個著力”扎實推進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日期:2023-10-23 來源:湖南省民宗委 字號:[ 大 中 小 ]
近年來,永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中央、省委民族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在強領導、鑄共識、增動力、惠民生上下功夫,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作為重大政治責任抓緊抓實,走出經濟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一、著力強領導,當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領路人”
永州市委、市政府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創新理論,加強對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的領導。市委常委會、市委統戰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多次研究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重點部署了全市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大調研活動,明確由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牽頭,聯合市人大、市政協和政府職能部門成立四個調研組深入民族地區尤其是21個民族鄉進行精準調研,全面摸清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基本情況和存在的瓶頸問題,為做好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打下基礎。制定出臺《永州市民族工作協調機制》等文件,將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納入市委巡察和意識形態責任制考核重要內容,切實推動相關工作落地見效。出臺《永州市民族地區基礎設施薄弱村鞏固提升工作方案》,重點針對全市民族地區35個基礎設施薄弱村,摸排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等方面群眾急難愁盼問題95個,累計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推進鞏固提升工作。
二、著力鑄共識,凝聚民族地區團結進步“向心力”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不斷豐富民族地區群眾精神生活。一是有力推動民族文化創新傳承。江華瑤族長鼓舞、江永女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國家級名錄,全市現有54位國家級和省級、市級各民族非遺傳承人?!冬幾宥俘垺啡脒x國家體育總局中華體育優秀文化項目,《回鄉之旅》獲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駿馬獎,《女書魂》成功入選湖南省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歌曲類獎。二是積極開展交往交流交融活動。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承辦湖南省第十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為契機,統籌謀劃盤王節、趕鳥節、洗泥節等民族節慶活動,引導各族群眾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三是扎實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堅持“典型引領、示范帶動、全面推進”工作思路,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活動。全市共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2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10個,模范個人12人。
三、著力增動力,打造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新引擎”
積極利用民族地區資源稟賦獨特優勢,切實推動民族地區產業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一是用足用好項目資金。積極爭取資金,目前實施項目110個,主要用于支持民族地區發展實施特色產業、村寨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等。二是大力推進文旅融合。堅持“政府引導、集體經營、市場運作、村民參與”理念,依托民族鄉綠水青山優勢,打造集歷史文化、瑤家古風、農業觀光、鄉村休閑于一體的旅游路線,打造江華“神州瑤都”、江永“三千文化”等一批民族文化旅游品牌。立足永州地域資源,扎實推動農業與文化、旅游、康養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實施特色種養、鄉村旅游等各類產業項目309個。三是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推進水果、竹木、藥材、蔬菜等特色農產品基地建設,成功打造江永香柚、道縣臍橙、江永香姜、新田大豆等有影響力的地方區域農業公用品牌。培育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省級7家,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和加工企業43個,蔬菜出口位列全省前列。培育了一批國家和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江華瑤族自治縣被評為省縣域經濟發展快縣,創造的“江華速度”在全省推介。
四、著力惠民生,提升民族地區各族群眾“幸福感”
始終把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各族群眾的幸福感。一是加強交通建設。全市民族地區完成農村公路建設2143.56公里,邊界斷頭路完成58.3公里。江華瑤族自治縣累計完成了G207改造、S355江華分水嶺至白芒營、S356江華沱江至涔天河等項目建設共161公里。二是大興水利工程。今年5月,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灌區正式通水。灌區通水后,涔天河水庫年平均向灌區沿線供水量達3.4億立方米,可保證江華、江永、道縣、寧遠四縣境內民族地區111.46萬畝農田灌溉用水需要,新增灌溉面積50.66萬畝,年增加糧食產量2.7億公斤。三是完善基礎設施。以完善基礎公共服務設施為重點,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治理、鄉風文明建設等工作,在全市民族地區大力開展“白改黑”、安全飲水、水電訊建設等一系列基礎設施工程。民族地區平均每萬人擁有文化設施面積413.8平方米,人均擁有公共圖書藏量1.06冊。全部鄉鎮建成農科教中心、文化站,廣播電視實現村村通,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實現100%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