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閩五縣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共建共治共融共享”示范樣本

日期:2023-10-13  來源:浙江省麗水市民宗局   字號:[ ]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強浙閩跨區域協作共建,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有形有感有效。浙江省慶元縣與福建省松溪縣、羅源縣、華安縣、壽寧縣聯合開展民族“四共”創建活動,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樣本。

一、加強山海協作,推動民族地區共建

一是堅持紅色引領。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推動民族地區鄉村開展黨建聯建,健全“交流活動聯辦、民族文化聯動、共富工坊聯營、共富產業聯謀”等工作制度,發揮村主體作用,形成民族地區鄉村振興工作合力。二是推動綠色發展。引導鄉村發揮政策和資源優勢,積極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游、文創等特色產業,做深生態文章,推進文旅融合,走“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的發展道路。三是深化山海協作。深入開展跨區域民族地區鄉村結對共建行動,持續推動浙閩五縣在農業發展、旅游開發、產業幫扶等領域開展對口協作,促進五縣優勢互補、合作共贏,努力打造山海共“富”新樣板。

二、加強協調聯動,促進民族工作共治

一是健全協調機制。浙閩五縣建立民族工作協調小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開展走訪互訪活動,協調解決民族領域重點難點問題,幫助各族群眾解決實際困難。二是推進信息共享。健全信息互享、協調聯動的跨區域民族事務共治體系,完善流動人口流出地和流入地之間對接銜接機制,加強跨區域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推動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夯實筑牢區域民族和睦和諧穩定基礎。三是發揮積極作用。組織各族群眾積極爭創石榴紅家園、工作室、同心驛站、志愿服務隊等,廣泛開展矛盾調解、扶貧幫困、助老助殘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各族群眾發揮自身作用,積極服務社會,不斷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

三、加強服務交流,推進民族交往共融

一是深化宣傳教育。各縣組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講團,深入機關、社區、企業、學校等廣泛宣講黨的民族政策法規,組織各族群眾廣泛開展學黨史、走紅軍路等紅色教育活動,不斷增進各族群眾的“五個認同”。二是推進“三項計劃”。深入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和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計劃,組織各縣中小學校廣泛開展“結對子”“手拉手”“一家親”等活動;設立浙閩邊民族文化交流藝術節,聯合舉辦畬鄉春晚、三月三等民族文化活動;每年舉辦跨區域群眾就業服務活動,為各族群眾提供就業培訓、信息咨詢等服務,積極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社會環境。三是推動示范創建。積極開展跨區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舉辦互學互促活動,召開民族團結趣味運動會、聯歡晚會、座談會等,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學校等,營造民族團結進步濃厚氛圍。

四、加強機制創新,實現富裕成果共享

一是建立聯合會商機制。每年擬定一至兩個民族領域主題進行互動交流和經驗分享,通過聯席會、座談會、走訪調研等方式開展交流互動,取長補短,發揮優勢,凝聚共建共治共融合力。二是健全資源共享機制。依托各縣石榴紅共富基地、共富工坊等,為區域內民族村提供市場信息和技術服務,幫助農民推銷農產品等,促進民族地區鄉村共同發展、共同富裕。三是完善精準幫扶機制。發揮統一戰線資源優勢,組織區域內統戰社團分別與民族地區鄉村結對,組織開展調查研究、項目聯系、聯絡聯誼、助學助殘等幫扶活動;定期舉辦民族村“共富”論壇,組織專家、學者等為鄉村建設建言獻策,助力各族群眾邁上共同富??燔嚨?。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