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濱州多舉措推動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

日期:2023/10/31  來源:山東省民宗委   字號:[ ]

濱州市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制定實施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做精做細“融”字文章,推動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入交融,為促進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貢獻濱州力量。

一是建機制,匯聚發展合力。組建民族地區鄉村振興服務隊,將全市12個村納入“百企百會興百村 攜手共走振興路”行動。以黨支部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群眾富在產業鏈的“三鏈建設”為紐帶,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支部共聯共建,將產業鏈打造成各族群眾的“增收鏈”“致富鏈”。濱州市無棣縣與德州市慶云縣、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鹽山縣建立“2+3+4+N”(2省3市4縣N鄉鎮)跨區域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聯盟,構建理論聯學、資源聯享、發展聯促、家園聯筑、治理聯防、應急聯動“六聯”合作模式。

二是強產業,夯實共富之基。大力發展現代畜牧業等特色產業,培育全國優秀牛肉產品品牌4個、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1個,肉牛產業已成為促進各族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赴青海省海北州考察調研互嵌式發展工作,承擔山東省首個“活畜入魯”重大任務,推動青海海北牦牛、藏羊等優質畜牧資源與陽信畜產品養殖加工產業優勢互補。舉辦“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暨“榴紅陽城”融合協作簽約儀式,創新“龍頭企業+合作社+農牧戶”發展模式,探索“飼料基地、技術指導、務工就業、托管養牛、集體經濟、訂單合作”6種產業協作思路,推動陽信縣與興安盟科右中旗建立長期協作關系。

三是促就業,穩固民生之本。創新實施社區“微工廠+”創建項目,以“政府購買服務,社會組織提供服務”的方式,為轄區各族群眾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提供工藝品制作、紡織織布等公益性職業技能培訓,已建成26家“微工廠”,解決2000余人就業難題。創新打造“一五一十”紅石榴品牌之“零工驛站家園”,提供靈活用工崗位1000余個,幫助800余名各族群眾實現靈活就業。實施“民營企業進邊疆”行動。引導民營企業在云南、內蒙古等邊疆地區安置就業崗位1萬余個。實施鄉村振興基地設施項目65個,為57所學校捐助“希望澡堂”。建設“濱祁之路”直播室,邀請電商主播進行線上銷售,累計銷售產品3000余件,盈利增收5萬元以上。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