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專題專欄 > 業務專題 >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項計劃”專題 > 工作動態
天津濱海新區探索實踐互嵌式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
日期:2023/10/27 來源:天津市濱海新區民宗委 字號:[ 大 中 小 ]
濱海新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模式,立足“五個互嵌”做好“融”字文章,促進各民族全面交往、廣泛交流、深度交融。
一是以城市建設為契機促進空間互嵌。在人員聚集的社區、景區、園區,推進各民族互嵌式發展社會環境建設,打造民族團結宣傳欄、民族文化展板等40余處,集中宣傳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塘沽街道紫云園社區等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結合老舊小區整治、同心文化廣場建設等,打造“民族團結”主題宣傳長廊,嵌入民族團結進步故事和中華民族文化符號,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社區公約、居民守則,融入社區環境建設,營造各民族交融氛圍。
二是以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為抓手促進文化互嵌。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和創建納入全區總體工作進行謀劃和部署,建立宣傳、教育、公安、網信等部門共同參與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協商機制。每月定期組織2場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已在塘沽街道、杭州道街道、新河街道開展系列群眾性文藝活動20余場次,引導各族人民“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過一個節”。持續擴大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組織青海黃南、新疆多地200余名青少年來“濱城”開展“民族團結一家親”融情實踐活動,擴大手拉手結對規模,增加書信和在線交流頻次,開展“石榴籽一家親”主題團課、隊課,引導各族青少年增強民族團結進步理念,促進文化認同。
三是以加大幫扶力度為手段促進經濟互嵌。將民族工作納入濱海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立足地域條件、發展實際,指導海濱街道遠景一村整合特色餐飲、鄉村旅游等資源,推廣壯大品牌特色熏雞、香油、麻醬等產業,拍攝《濱城南游記》“舌尖上”的海濱街道遠景一村紀錄影片。推廣太平鎮遠景二村特色美食,拓寬宣傳廣度,促進村集體年收入增至490余萬元。
四是以提高服務水平為目標促進社會互嵌。組織民族工作專兼職干部培訓10余場次,提升干部解決問題的服務能力,確保民族工作三級網絡發揮實效。建立完善民族工作服務機制,在各開發區、街鎮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黨群服務中心設立5+21個民族工作服務站,在創業就業、社會保障、子女入學、司法調解、養老托幼、幫學助困、扶弱救殘等方面提供服務。
五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促進心理互嵌。實施“石榴籽抱成團”青少年民族團結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納入全區中小學思政教育“第一??圩印北匦拚n,在全區20所校園開設“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特色講堂,有形有感有效地傳播中華民族共同體理念。建成一批以國家海洋博物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紫云園社區等為代表的“3館6基地”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固定宣教陣地,在展陳展示、講解體驗、接待服務中進一步突出中華民族共同體內涵。今年以來,組織開展相關專題講座、學習參觀、交流座談、主題演講等活動35場次,線上線下參與群眾超萬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