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西雙版納實施“三項計劃”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日期:2023/10/26  來源:云南省民宗委   字號:[ ]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聚焦主題、緊扣主線、黨政主抓,以實施“三項計劃”成效全面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質效,助推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

一、抓實四項舉措,互嵌式發展暖人心

一是突出雙向流動。以訂單式培訓、精準化組織、個性化服務推動就業創業,累計實現30.5萬人次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市場主體年增速居全省前列。二是突出管理服務。落實東西協作計劃,實施滬滇勞務協作項目,2023年舉辦“春風送真情、援助暖民心”暨滬滇勞務協作現場招聘會,現場求職人數2380人次,初步達成就業意向人數539人,線上直播觀看人數達12.18萬人次。與上海松江等9地簽訂流動人口服務管理跨區域聯動協作協議,著力解決流動人口就醫、上學、安居等問題。三是打造先行試點。制定出臺《西雙版納州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試點工作方案》,命名10個社區和10個企業為西雙版納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試點單位,以試點先行、示范引領推動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計劃深入實施,形成西雙版納特色的各族群眾互嵌式發展品牌。四是突出思想引領。結合“四城聯創”,以“報網臺端微屏”媒體矩陣和中華文化符號、中華民族形象為支撐,以全方位、分眾化教育,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入人心、浸潤人心。

二、優化四個路徑,青少年交流入人心

一是抓好課堂。實施跨區域合作辦學,為青少年“三交”搭建平臺,把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進“三會兩制一課”、主題隊課、開學第一課等,常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各族少年手拉手等活動。二是抓好基地。以組織領導體系、基地建設評估體系、活動組織策劃體系“三個”體系,率先打造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規范化體系。與中央民族大學合作設立“同心圓工作站”,引進高校人才駐站工作,創新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與中央民族大學、云南大學等展開合作,為推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提供理論支撐和實踐指導。搭建青少年交流云平臺,命名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等10個單位為“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基地”,促進各族青少年交流計劃活動提質增效。三是辦好活動。舉辦“兩岸青年中老鐵路體驗營”、中老青年“青春在‘一帶一路’上飛揚”交流活動,組織各族學生赴北京開展“身在邊疆 心向北京”研學,與云南民族大學聯合開展“石榴籽籽心連心·團結進步同心圓”活動等。四是用好陣地。依托周總理紀念碑等57個主題教育基地,常態開展紅色研學。成立“石榴籽”青少年宣講隊,借助新時代文明中心、國門黨校、家長學校等陣地,開展“民族團結故事我來講”大講壇,讓青少年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三、賦能四大平臺,“旅游+”融合聚人心

一是做強景區平臺。打造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線路。以民族文化、熱帶雨林、幸福邊境和茶文化4大主題,發布10條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精品線路。組建“創建景區聯盟”,堅持景區就是展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果的窗口、導游就是民族團結進步宣講員,讓游客在潛移默化中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二是做活網絡平臺。搭載“一部手機游云南”APP,向游客群眾充分展示民族團結進步“西雙版納風采”,讓“旅游+互聯網”成為西雙版納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最大增量。三是拓展“三交”平臺。通過舉辦全國合唱節、國際茶王節等賦能旅游內涵,拓展旅游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平臺。四是做實跨境合作平臺。用好“一江連六國”和中老鐵路優勢,借助“四國九方”跨境旅游合作平臺、瀾湄流域國家文化藝術節和邊貿旅交會,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和中華民族形象,助力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文字幕在线精品视频入口一区